2025年,全州人社部门将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,着眼需求引导、供给优化、基层治理和数字赋能,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,突出就业优先,重点强化“三个体系”,加力推动“就在海西”工作品牌提档升级,努力实现就业数量质量双提升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.13万人,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次,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87%以上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5%以内。
强化工作机制体系。一是以健全促进就业机制为动能。建立定期例会、调度、通报制度,推行就业工作清单化管理,细化任务,压实责任,形成党委政府统筹领导、部门横向协同、系统纵向贯通、社会广泛参与的就业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。二是以强化就业优先为导向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强化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议事机构成员单位责任落实,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。实施先进制造业、银发经济等吸纳就业行动,紧跟新业态、新模式,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。三是以推进数据赋能为支撑。加快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,对内建立以就业为重点,社保、劳动用工、人才人事协同的一体化信息系统,对外加强与教育、公安、民政、发改、市监等部门数据共享,打造“拿数据说话、靠数据分析、用数据决策、依数据执行”的工作新模式。
强化就业政策体系。一是以实施优先政策为抓手。落实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》及省州配套措施,推动产业、企业、创业、就业“四业”联动,提升重大政策、重大项目、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的促进作用。二是以发挥劳务品牌效应为路径。研究制定《海西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奖励办法》,激励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经纪人发挥带动就业作用,促进本地城乡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,不断提升“柴达木枸杞采摘”劳务品牌带动州内劳动力就业规模。三是以促进供需匹配为关键。聚焦州委、州政府中心工作和产业“四地”建设人力资源需求,采取政策引导、政府搭台、市场运作方式,整合人力资源产业链,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,提升便民化服务能力,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。
强化就业服务体系。一是以突出重点群体为重点。积极落实“高校毕业生‘组团式’就业见习”计划,落实“1131”就业帮扶机制,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高质量充分就业。坚持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,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。聚焦大龄、残疾、较长时间失业等困难群体,加强就业援助,强化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。二是以加强技能培训为目标。研究制定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施意见》,结合全州城乡劳动力实际培训意愿,精准开展“订单式、定向式”技能培训,将脱贫劳动力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培训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,实行“市场引导培训、培训带动认定、认定促进就业”的机制,实现“数量”到“质量”的转变。三是以强化企业用工为保障。扎实开展“12+N”系列就业服务专项活动,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,提供用工指导、岗位招聘、政策受理等“一企一策”服务,积极构建“月月有活动、周周有招聘、时时有服务”就业服务体系,全力做好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,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