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州人社局始终把就业工作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、民生和谐改善的优先目标,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、持续扩大就业规模、注重加强就业帮扶等方面不断用力,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,让全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多措并举,确保就业政策落地见效。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,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,制定出台《创建“青海e就业”工作品牌海西州行动方案》《2024年海西州就业提质增效行动任务分工方案》,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,落实落细就业提质增效24条、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27条、就业高质量发展行动27条、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具体措施等政策举措,推动实现财政、投资、消费、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,推动产业、企业、创业、就业“四业”联动,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。截至9月底,全州城镇新增就业11858人、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7.79万人次,分别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1.25万人、8万人次的94.86%、97.42%;城镇登记失业率1.96%,控制在3.5%以内。
注重实效,积极培育企业技能人才。紧紧围绕“四地”建设重大要求,依托基层服务平台,广泛收集劳动者培训需求,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和稳定就业作用,大力开展面向企业职工、就业重点群体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,促进我州高质量充分就业。截至9月底,全州共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336人次,其中:城镇籍劳动力3977人次、农牧区籍劳动力5359人次,完成目标任务1.1万人次的84.87%。
优化服务,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活动。充分发挥全州142个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、318名就业联络员和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,压茬组织开展“就业援助月”“春风行动”等“12+N”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,积极构建“月月有活动,周周有招聘,时时有服务”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,为各类用工单位(企业)和城乡劳动力精准搭建招聘求职对接平台。截至9月底,全州线上线下共组织开展专项活动101场次,提供招聘岗位3.5万个,达成就业意向3360人。
突出帮扶,稳定推进重点群体就业。聚焦脱贫人口、残疾人、低保和“零就业”家庭成员、长期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及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,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稳就业“四送”活动,精准提供就业服务,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截至9月底,全州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2207人,完成省定目标1900人的116.16%;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人口实现就业636人,完成省定目标500人的127.2%。持续优化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,落实“1131”就业帮扶机制,创新开展“组团式”就业服务,精准提供就业帮扶。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1391人,已就业1123人,就业率为80.73%。
鼓励创业,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。完善“创业培训指导+创业担保贷款+创业孵化基地+创业示范引领带动”的工作模式,落实用地、金融、财税、信贷、贴息等创业优惠政策,强化创业培训、创业补贴、创业贷款、创业载体、创业活动“五创”联动,大力推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。充分发挥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引领、辐射、带动全州“双创”事业发展主平台作用,联动州内6家孵化基地,积极深化“制度联推、阵地联享、人才联育、发展联谋、活动联办”五联工作机制。截至9月底,全州人社部门设立的3家创业孵化基地入孵各类创业实体108家,带动就业671人,为符合条件的19名自主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9万元。
就业优先,加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。通过上门走访、调研座谈、窗口经办、网络登记等方式,建立“部门动态跟踪排查+企业主动申报”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摸排长效机制,全面掌握本地区新落地及重点企业缺工情况,形成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并动态管理。同时,按照“一企一策、专人对接、精准服务”方式,持续开展送政策、送岗位、送补贴、送培训“四送”活动,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、员工招聘、政策支撑等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。截至9月底,共为11家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788人,完成全年771人用工目标任务的102.2%。
精准对接,加大组织转移就业规模。结合全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际,与省内外劳动力富集地区形成长期固定劳务协作关系,建立“订单式”“定向式”劳务输转模式,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和跨区域就业增收。依托浙江对口支援海西和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帮扶机制,通过就业服务互助、岗位信息互通、人力资源互补等务实举措,深层次、多维度开展劳务协作,促进全州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。截至9月底,持续推动“海西枸杞采摘”劳务品牌提档升级,全力做好劳务用工服务保障工作,全州5大枸杞种植产区采摘用工达6.82万人次,实现劳务收入5.46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