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州人社局认真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和州委、州政府有关就业工作部署,始终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,以实现创建“青海e就业”工作品牌海西行动为抓手,以“强、稳、助、促、扩、保、带”七项举措扩大就业容量,拓展就业空间,稳定就业岗位,全力打造“就在海西”就业品牌,逐步形成“大就业”工作格局,推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,让广大劳动者有活干、有钱赚。
建立一套保障体系,强就业。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,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,以创建“青海e就业”工作品牌为牵引,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题主线,制定出台《创建“青海e就业”工作品牌海西州行动方案》《2024年海西州就业提质增效行动任务分工方案》,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加快构建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服务精准、管理科学的促进就业工作体系,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全方位、全周期服务保障。
紧盯就业目标任务,稳就业。有效依托“青海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管理系统”,通过优化公共就业服务,完善就业信息台账,提升就业信息录入质效等举措,严格对照年度就业目标任务分工实行月分析、季总结,及时研判就业形势,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、分类指导,统筹调度,协同推进全州就业工作稳步开展。截至目前,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604人,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72528人次,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.83%和90.66%;城镇登记失业率2.09%,总体控制在省定目标3.5%以内。
加大企业用工保障,助就业。动态掌握重点企业在劳动用工、人才招聘、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实际需求,指导各地区举办“小规模、专业化、多形式”专场招聘和开展“直播带岗”“入企探岗”活动,积极搭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对接平台,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,积极培育企业技能人才,建立“部门动态跟踪排查+企业主动申报”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摸排长效机制,切实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总体稳定。截至目前,共为11家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708人,完成全年771人用工目标任务的91.83%。
提升职业技能培训,促就业。紧紧围绕“四地”建设重大要求,依托基层服务平台,广泛收集劳动者培训需求,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对促进和稳定就业作用,大力开展面向企业职工、就业重点群体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,推动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截至目前,全州共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677人次,其中:城镇籍劳动力3669人次、农牧区籍劳动力5008人次,完成省定目标任务1万人次的86.77%,培训结业后就业率达到72.8%。
优化公共就业服务,扩就业。充分发挥全州142个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站、318名就业联络员和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,压茬组织开展“就业援助月”“春风行动”等“12+N”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,积极构建“月月有活动,周周有招聘,时时有服务”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,为各类用工单位(企业)和城乡劳动力精准搭建招聘求职对接平台。截至目前,全州线上线下共组织开展专项活动66场次,提供招聘岗位1.75万个,达成就业意向2795人。
突出重点群体帮扶,保就业。聚焦脱贫人口、残疾人、低保和“零就业”家庭成员、长期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及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,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稳就业“四送”活动,精准提供就业服务,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截至目前,全州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2120人,完成省定目标1900人的111.58%;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人口实现就业618人,完成省定目标500人的123.60%。持续优化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,落实“1131”就业帮扶机制,创新开展“组团式”就业服务,精准提供就业帮扶。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1307人,已就业730人,就业率为55.85%。
拓宽就业创业渠道,带就业。完善“创业培训指导+创业担保贷款+创业孵化基地+创业示范引领带动”的工作模式,落实用地、金融、财税、信贷、贴息等创业优惠政策,强化创业培训、创业补贴、创业贷款、创业载体、创业活动“五创”联动,大力推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。充分发挥海西州创业孵化基地引领、辐射、带动全州“双创”事业发展主平台作用,联动州内6家孵化基地,积极深化“制度联推、阵地联享、人才联育、发展联谋、活动联办”五联工作机制。截至目前,全州人社部门设立的3家创业孵化基地入孵各类创业实体108家,带动就业671人;为符合条件的18名自主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94万元。